据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统计,我国75%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这意味着每4个老人中就有3个是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是它的特点。随着发病率增长,慢性病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此外,慢病治疗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其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慢性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是健康老龄化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个早”很关键
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异常等。心脑血管病包括常说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而像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则属于代谢性异常。
“这些慢性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和特殊康复训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陈进说。他以冠心病举例,该病会引起心绞痛、心梗,甚至心源性猝死,就像埋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十分凶险。
要做好慢性病的防治,“三个早”很关键,即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减盐、减糖、减油,健康骨骼、健康体重、健康口腔)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心血管病、脑卒中、癌症、慢阻肺等主要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陈进介绍,此前,医院在全省率先推广老年综合评估软件,其中包含一系列评估量表。
“评估表类似体检单,除了常规的病史、影像检查之外,还要评估听力、视力、牙齿、营养状况,是否便秘,记忆力怎么样等。”陈进说,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