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美权威指南一网打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96912.html

大量实用图表值得收藏!

在中国卒中学会(CSA)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院的汪芳教授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最新指南进行解读,精彩阐述了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要点。

根据我国版指南,心血管疾病(CVD)预防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血压/血脂/血糖监测与控制、低剂量阿司匹林及房颤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等六大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我国指南中,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与运动两方面(表1)。

表1生活方式干预内容

血压监测与控制

血压监控是CVD预防的一大重点,高血压定义详见表2:

表2高血压定义

注:SBP=收缩压;DBP=舒张压;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指南推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总体CVD风险的评估(表3)。

表3高血压患者CVD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注:RF=风险因素

ACC/AHA指南中对CVD一级预防推荐:

强调生活方式干预血压,包括减轻体重、采取利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减少钠摄入、膳食补钾、通过有条理的锻炼计划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酒精摄入。

对于估算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10%,平均血压≥/8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建议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目标血压为</80mmHg。

对于估算10年ASCVD<10%、平均血压≥/90mmHg的成年人,建议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将血压降至</80mmHg。

血脂干预

ACC指南对于ASCVD一级预防流程给出了详细建议(图1)。

图1ASCVD一级预防流程图

注:hs-CPR=超敏C反应蛋白;apoB=载脂蛋白B;ABI=踝肱指数;CAC=冠脉钙化(评分);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于严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即LDL-C≥4.9mmol/L者:

不需计算10年ASCVD风险,直接开始使用高强度他汀;

如果LDL-C仍≥2.6mmol/L,使用依折麦布是合理的;

若他汀+依折麦布后LDL-C仍≥2.6mmol/L且有多重肾功能衰竭(RF)、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高的患者,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尽管其长期安全性(>3年)仍不确定。

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如表4:

表4心血管风险评估三步走

注:ACS=急性冠脉综合征;RF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血脂控制具体靶点和目标值应根据危险分层来确定(表5)。

表5不同危险分层的治疗靶点和目标值

血糖监测与控制

我国指南指出,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还应包括对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I,A)。

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必要时增加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T2DM)成年患者确诊后开始使用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和开始生活方式治疗是合理的。

推荐控糖目标为HbA1c<7.0%(I,A)。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90mmHg以下,可依据个体耐受性进一步降低(I,A)。

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风险(I,A)。

ACC/AHA指南中的CVD一级预防规定:对于所有患有T2DM的成年人,建议制订一个以心脏健康饮食模式为主的定制营养计划,以改善血糖控制。T2DM成年患者每周应至少进行min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min剧烈体力活动。

低剂量阿司匹林

最后,汪芳教授谈到了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应用已逾百年,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也是ASCVD的基石类药物。

既往PHS、HOT、PPP、WHS等研究显示,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地位肯定,但一级预防尚不明确。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以下5种情况可将阿司匹林75~mg/d用于ASCVD一级预防:

10年ASCVD风险≥10%;

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伴有以下至少一项主要RF: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90mmHg),伴有以下3项RF中至少2项:吸烟、低HDL、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CKD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45ml/min/1.73m2;

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同时具备以下5项RF中至少4项:吸烟,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年,ARRIVE、ASCEND、ASPREE这3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公布。结果如何呢?我们来一起回顾——

ARRIVE试验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风险中危人群中的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心血管事件并未降低,肿瘤风险也未降低;尽管研究中事件总体发生率低于预期,但本研究代表的是相对低危人群,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未体现优势。

ASCEND试验是阿司匹林在糖尿病人群中的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减少了入组人群的首次心血管终点事件,但增加了出血,获益与风险基本持平;消化道肿瘤及其他肿瘤方面亦无获益。

ASPREE试验则是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群中的一级预防研究,结果发现:

老年人群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一级预防,心血管事件/痴呆/致残等终点均未获益,且大出血事件增加;

研究中整体CVD发病率较低;

阿司匹林组全因死亡率更高,主要归因于癌症相关死亡,但这一结果应谨慎解读。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ACC指南对于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推荐如下(表6):

表6ACC阿司匹林ASCVD一级预防建议

小结

汪芳教授最后总结,ASCVD预防应遵循三大原则:

“前移的”:一级预防,从更上游开始;

“终生的”: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终生受益;

“全面的”:从个体到群体,构筑一条心脑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专家简介

汪芳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医院药物临床机构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讲课专家: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汪芳教授

本文整理:玉酱

责任编辑:陈诗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