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的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三者之一,或同时合并多种老年疾病。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二、寿命是个被减数:
人类的寿命应该是岁。
好多人40岁开始就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60岁开始就出现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
心血管疾病:猝死——一个家庭失去精神和经济支柱。
脑血管疾病:致残——护理和医疗费用巨大,家庭负担沉重,然后“因病返贫”。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1、每15秒死亡1人
年WHO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年WHO报告:中国现正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顶峰”,并且该高峰将持续至年。
中国卫生部门警告:在中国,每15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四高一多: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
四、很多人比较喜欢看相声小品,但——
年8月19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心脏病发作在家中去世,终年46岁。
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医院去世,终年72岁。
年6月23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心肌梗死在家中猝死,终年59岁。生前体检仅血脂升高。
有些人因心血管疾病而猝死,而有些人因脑血管疾病余生只能在病床上度过。
心脑血管疾病的三高简述:
一、高血压
1、诊断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医院心内科贺永明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80
正常高值
~
80~89
高血压:
≥
≥90
1级高血压(轻度)
~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
~
3级高血压(重度)
≥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90
2、临床症状
多数情况下:隐匿——没有症状
早期:波动——时高时正常
耐受后:血压逐渐升高——但没有症状
靶器官持续损害:血压逐渐升高,靶器官损害日益严重——没有症状或轻微症状
靶器官损害症状:头晕、胸闷、浮肿,肾脏冠心病、脑卒中等。
所以,等有“不舒服”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难以逆转了。
3、控制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80mmHg以下。
二、糖尿病
1、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5)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2、临床症状
2型糖尿病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病人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2型糖尿病可怕的在于其慢性并发症:
心血管并发症:胸闷、心悸、心衰、猝死。
脑血管病:头晕、中风。
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大小便失禁。
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糖尿病足:溃疡、截肢。
感染并发症:皮肤感染、尿路感染。
所以,等有“不舒服”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难以逆转了。
3、控制目标
已有证据显示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到7%左右或以下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果在诊断糖尿病后立即良好控制血糖,可以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
如果某些患者无明显的低血糖或其他治疗副作用,建议更严格的A1C目标(如6.5%)或许也是合理的。这些患者或许包括那些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和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者。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尽管实施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合理的血糖检测、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有效剂量的降糖药物,而血糖仍难达标者,较宽松的A1C目标(如8%)或许是合理的。
三、高脂血症
1、诊断标准(正式名称应为血脂异常)
胆固醇:TC5.18mmol/L(mg/dl)为合适范围;TC5.18~6.1gmmol/L(~mg/d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mg/dl)为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mmol/L(mg/dl)为合适范围;LDL-C3.37~4.12mmol/L(~mg/dl)为边缘升高;LDL-C≥4.14mmol/L(mg/dl)为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HDL-Cl.04mmol/L(40mg/dl)为减低;HDL-C≥l.55mmol/L(60mg/dl)为升高。
甘油三酯:TG在1.70mmol/L(l50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1.70~2.25mmol/L(l50~mg/dl)以上为边缘升高,≥2.26mmol/L(mg/dl)为升高。
1、临床症状
绝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血生化检查中可发现。
所以,等有“不舒服”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难以逆转了。
这也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可怕之处,很多人说自己“没什么不舒服”,就“没什么病”。而往往等到有“不舒服”的时候,疾病往往已不可逆转。
2、控制目标(单位mmol/L)
低危:TC<6.21,LDL-C<4.14
中危:TC<5.20,LDL-C<3.41
高危:TC<4.14,LDL-C<2.60
极高危:TC<3.10,LDL-C<2.07
银杏叶滴丸---血管的清道夫
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临床前药理实验表明,银杏叶滴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能够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银杏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银杏树为我国古老的树种,它是神奇的医疗之树,2亿5千多年前,银杏已经是最繁盛的植物之一,在生物演化学史上被称为“活化石”。
银杏叶性味甘苦涩平,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等功效。《中药志》记载它能“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据现代药理研究,银杏叶能活化脑细胞,营养大脑,增加脑部供血量,降低血压,降低血液粘度,疏通血管,防止心肌供血供氧不良。对正常或肥大心脏,可保护缺血心肌,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等,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临床可用于治疗脑缺血、脑梗死、脑外伤后遗症、老年性脑功能障碍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银杏叶的9大作用:
1、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有显著改善作用。
2、通过增加血管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有较好的降压功效。
3、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化,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和脑梗塞。对动脉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亦有一定疗效。
4、银杏叶制剂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药。
5、能明显减轻经期腹痛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6、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7、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丽容颜。
8、通便、利尿、排*、解*。
9、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国内外众多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银杏叶中可提取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分。其中,*酮类化合物35种;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制作很多种药物的原材料。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吃的食物原因,近年来多数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天士力集团多年来采用现代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与成果,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三通四防”健康方案,通过“通气血、通血管、通肠道”对您的身体进行科学调理,以健康平衡方式进行有效的“防猝堵、防猝破、防猝瘫、防猝死”,让心脑血管疾病远离您的健康之门。
银杏滴丸是国家批准的首款滴丸剂型的保健食品。它可以有效促进制剂的缓释从而发挥长效作用,并且单剂量准确,增加了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采用先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低温萃取技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酮和银杏内酯,最大限度保证了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每次仅需8粒,每日3次,即可达到延缓衰老、调节血脂的功用
文章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