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于6月28日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开幕式上,由中国卒中学会组织拟写的首部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正式颁布,颇为引人瞩目。关于“新指南”制定的背景及及特点,在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教授与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医院院长徐安定教授做了详细介绍。
一、新指南的制定背景
徐安定院长介绍了“新指南”的制定的5个重要背景因素:既往脑血管病指南中,针对中国患者的证据相对欠缺;一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缺乏评价体系;许多指南在方法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欧美指南;我国学者发表的高质量研究已被国际指南认可,但并未纳入到国内指南中;国际上脑血管病的相关大型临床研究陆续发表,其中重要的研究成果需要不断补充更新到指南中。因此,CSA决定发布这部系统的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也为今后指南的更新打下良好基础。
“新指南”的制定编写历时2年余,主要由卒中组织化管理、脑血管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脑出血临床管理、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和卒中康复管理等7大部分组成。“新指南”对中国脑血管病的临床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脑血管病患者享受到国际标准的医疗服务。
“新指南”同时得到了世界神经科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