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图片来源于网络
炎炎夏日,气温节节攀升,“上蒸下煮”的“桑拿”模式已悄然拉开序幕。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整整40天!
三伏具体时间:
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共10天;
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共20天;
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共10天。
医院内科主任蔡万同提醒,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需要人们格外警惕。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蔡万同主任介绍,每年入伏后,当气温超过35℃,尤其是天气持续闷热、潮湿时,病房里的心脑血管病人就会明显增多,结合临床经验来看,七八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气温变化可以说是心脑血管的“劲敌”。
这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导致热量被地表层累积下来,尤其进入三伏后,地面累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因为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一方面,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导致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那心脑血管病人该如何防范安然度过“三伏天”呢?蔡万同主任表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能帮人们的心脑“降温消暑”。
首先,应做到缩小温差。进入“三伏天”后,由于天气炎热,许多人习惯把空调温度设置得较低,室内、外温差过大,温差的骤然变化,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正确的方法是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隔段时间还要开窗换气,以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应注意动静适宜,避免剧烈运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有颈动脉斑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还要注意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因“受刺激”脱落,导致意外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次,还应注意清淡饮食,起居有序,晨练不宜过早,适当午休。
“‘三伏天’及时补水也很重要,因身体出汗较多,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黏稠度增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蔡万同主任还指出,心脑血管病人夏季的用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对平时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用药,如心得安、消心痛、丹参片等。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亚硝酸异戊酯等抗心绞痛药物,以备急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主任特别提醒,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抢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一旦心脑血管病症状发作,在救护车赶到前要及时科学施救,尤其要第一时间拨打,医院救治。
关于我们
医院是经*府批准成立的一家以功能神经外科(面肌痉挛、面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为主,辅以心脑血管病、现代神经康复为特医院。医院为河南医院。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