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血压年会赵冬心脑血管疾病 [复制链接]

1#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随着医学发展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概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整个生命周期中遗传、人体代谢内部环境和生存的外部环境间的博弈。临床研究表明,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显著降低CVD的发生风险。年10月18日,在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21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赵冬教授以“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的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为我们展开了精彩演讲。

第一阶段:单个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

年开始,美国Framingham研究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对血压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吸烟是CVD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取得了共识。自此人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降低危险因素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年Framingham研究首次提出“危险因素”的概念,同时建立了单个危险因素评估为主的临床决策模式。单个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从指南推广到临床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概念建立16年后,JNCⅠ-Ⅴ系列(-)和WHO/ISH(-)的指南才相继推荐单个危险因素干预的模式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主要解决了以下三点问题:(1)发现了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建立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概念;(3)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形成单个危险因素的治疗决策和实践模式。第二阶段: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

CVD患者通常存在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等多重危险因素并存的情况。因此,对这类CVD患者治疗之前,需应用多重危险因素的预测方法和预测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年武阳丰教授根据Framingham公式开发了中国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了个体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方法和预测工具。目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已遍布全球。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关于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的指南相继推出:年ATPⅠ(成人胆固醇治疗专家委员会第一次报告)推荐:同样的胆固醇水平,危险不同,治疗决策不同;JNCⅥ推荐:同样的血压水平,危险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提示临床医生在实践中要有多重危险因素评估的概念。年WHO/ISH高血压指南提出危险分层指导的治疗决策。为了紧跟国际步伐,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首次推荐采用心血管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解决的主要问题:(1)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2)心血管疾病长期危险的预测方法和预测工具的发表;(3)临床上采用总体危险评估指导治疗决策。第三阶段:残余风险和多重危险因素累计暴露

为了解释传统危险因素以外的CVD残余风险,国内外大量探索新的危险因素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层出不穷。这些研究的主要对象是CVD中危人群,且新的危险因素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简单、可靠的测量指标,无论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或临床检查应当具有人群的参照值;(2)在心血管疾病中危人群中可独立预测CVD的发病危险;(3)可将相当部分的中危人群划分到高危人群中;(4)重新危险分层将带来治疗策略的变化,同时这样的变化可以降低被重新分层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5)如果两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有相同的预测价值,选择方便、可及性高、费用低和安全的指标。

危险因素的累计暴露是第三阶段的特点之一。CARDIA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美国32-47岁年轻人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为低危的占90%以上,而约50%的年轻人终生风险为高危。年,Berry等纳入18个大型队列研究,对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危险水平下出生的队列人群CVD终生风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VD终生风险在不同出生列队中是一致的,且黑人与白人的CVD终生风险基本一致,无种族差异。由此可见,传统危险因素是CVD终生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阶段解决或试图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1)残余风险和多重危险因素的代谢关联;(2)危险因素的累计暴露;(3)短期风险和终生风险的评估。第四阶段:多重危险因素的预防

多重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们进行的治疗属于概率治疗,由于现阶段的影像学评估手段可及性不高,无法在体外对血管内部的变化进行精准的评估。我们期待血管健康和损害的早期无创评估的发展会推动预防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ASCVD是一类终生性的疾病,应及早进行早期预防,并持续倡导血管损害的定点消除和血管健康的保护。

多重危险因素预防领域仍需要解决的问题:(1)多重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2)血管健康和损害的早期无创评估;(3)影响血管健康的遗传和环境因素;(4)血管损害的定点消除;(5)血管健康的保持。总结

现阶段的临床实践中,以降低多重危险因素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为主。而在未来10至15年的医学发展的重点,将会是从遏制危险因素的发展,转变为逆转血管病变的临床决策:以保护血管为目的,施行预防多重危险因素来进行血管健康的保护的策略。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