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90912/7461259.html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提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并筛查出CVD高危人群,临床意义重大!
在这次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上,来自上海交通医院的李连喜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议题是“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差异”。
图:李连喜教授会议开讲截图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均以AS为主要特点,一般发生于管腔直径>μm的动脉。
李连喜教授指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点表现为:斑块数量更多,病变更复杂,部位更弥漫。2型糖尿病可加速AS进展,导致大血管病变更为严重,这也给心内科医生为该类患者植入支架增加了很多困难。
糖尿病易并发大血管病变是大部分医生的常识,到底有多易发呢?
DISCOVER研究发现,在年龄和性别标准化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仍为9.2%,最低东南亚为4.1%,最高欧洲为18.8%。
CAPTURE研究发现,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中平均每3位糖尿病患者,约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这个现象与中国数据相似。
我国的DIA-LEAD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总体患病率达21.2%,且随年龄增长明显增高。
李连喜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斑块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AS患病率高达79.4%;进一步分组后分析发现,无论是新诊断还是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AS和下肢动脉AS均明显增高。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高达15%,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AS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无AS患者。
图: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斑块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图: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AS和下肢动脉AS患病率极高
既往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与无糖尿病、无心梗的患者相比,糖尿病无心梗患者与心梗无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都明显降低,但后二者的生存率相似,但糖尿病和心梗合并时的生存率会进一步明显降低。
因此,NCEPATPIII指南中指出,糖尿病是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糖尿病也于年被美国心脏病学会正式定义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化血红蛋白每上升1%,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分别增加14%和12%!
图: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既然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疾病的危害如此之高,李连喜教授课题组开始考虑,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斑块是否可以预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呢?
01颈动脉AS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SMART研究指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主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
NOMAS研究发现最大颈动脉斑块厚度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即随斑块厚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加
Circulation最近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CIMT每降低10μm/年,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降低为0.91(95%CI0.87-0.94),且干预对CIMI进展的影响程度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的程度。
此外,另外一项meta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优于CIMT。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颈动脉严重AS不能预测冠状动脉、椎动脉或主动脉中的严重AS病变。严重的AS最常表现在1种类型的动脉中,不严重的AS则倾向于全身性。
MESA研究评估了冠脉钙化评分(CACS)和CIMT对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人群冠心病(CHD)和脑血管疾病(CVD)预测价值,发现与CIMT相比,冠脉钙化(CAC)对CHD和CVD事件的预测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颈动脉AS作为全身AS的标志存在争议。
02下肢动脉AS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有一个有趣的研究,探讨了早餐对全身AS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吃早餐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发现:无论男女性,股动脉斑块负荷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负荷。
Framingham研究和其他人群研究数据表明,与没有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人群相比,患有PAD的人更易患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
AWHS研究发现,与颈动脉AS相比,股动脉AS与冠脉钙化评分(CACS)相关性更为密切。因此,筛查股动脉斑块有助于改善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及对冠心病的预测。
既往研究也证实,股动脉AS斑块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相关;股动脉超声检查可预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且可估计其严重性。且多项研究指出,超声检查是糖尿病患者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线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近些年,多项指南支持对于糖尿病患者做下肢血管超声来诊断PAD及其严重程度。
由此可见,下肢血管检查可能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03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意义
李连喜教授首先列举了一系列既往研究:
PESA研究显示,股动脉斑块患病率高于颈动脉斑块。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模型预测人群30年心血管风险,发现高风险人群亚临床AS的患病率更高,全身AS发病率随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而明显升高。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与全身斑块负荷增加有关,与单纯颈动脉或股动脉斑块负荷增加无统计学意义。全身性AS斑块负荷加重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NEFRONA队列研究指出,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同时存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而单独存在颈动脉斑块或股动脉斑块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无统计学意义。
而李连喜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
(1)2型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AS患病率明显高于颈动脉AS,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可提高AS的检出率;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AS共存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图:李连喜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1
(2)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AS病变比1型糖尿病更为严重,但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其下肢AS病变均明显重于颈动脉AS,而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提高成人糖尿病患者AS检出率。
图:李连喜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2
(3)无论病程长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AS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颈动脉AS。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近一半同时伴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AS,而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单纯下肢动脉AS更为常见。
图:李连喜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3
(4)颈动脉或下肢动脉AS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及事件风险。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AS共存则进一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及事件的风险。
图:李连喜教授课题组研究结果4
最后,李连喜教授总结道:
1.AS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2.不同研究中颈动脉及下肢动脉AS与CVD风险相关性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3.糖尿病AS的进展并非在所有动脉中同步,下肢AS负担高于颈动脉AS;
4.颈动脉和下肢动脉AS共存进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CVD风险;
5.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提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并筛查出CVD高危人群,临床意义重大。
专家简介
李连喜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代谢性大血管病变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及相关内分泌病学组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CardiovascularDiabetology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余篇,参与编写著作5部,其中第一及通信作者SCI论文28篇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甲状腺疾病。临床擅长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本文整理:大月亮
报道专家:李连喜教授上海交通医院
责任编辑:泡芙版权申明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End-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