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人中风发病率全球第一,未来每年400万 [复制链接]

1#
依达拉奉右莰醇已惠及患者近人

4月26日一早,小闫刚起床,就觉得自己不对劲。

头晕眼花、右手不能活动,小闫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他想喊叫,但已经说不了话。还好家人及时发现,把他医院。医生检查下来的结果: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卒中的一种。小闫才22岁,就已经患上了以往被认为是老年人才会有的卒中,而且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就在5月3日,安徽还有一例18岁的姑娘偏瘫失语、被诊断为卒中的案例。

5月25日是第17个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也就是卒中,已经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而且在中国,卒中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

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居全球首位,几乎每5人中,就有2人罹患卒中。中国的卒中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的75岁。

据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在40岁及以上卒中患者中,64岁以下就发病的超过三分之二,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已由年的1.89%上升至年的2.32,患者人数达万。发病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每年,中国约有万人死于卒中。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得不到控制,到年中国每年将有近万人死于卒中。

-年中国卒中发病率-年中国城乡居民卒中死亡率

从另一个数字也能看出脑卒中的严重影响。《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年缺血性卒中出院人数超过万人,人均住院费用元。光是这一种病,全国直接治疗费用就高达亿元,还不算因病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

中国要想防控卒中,最大的重点是减少发病,以及降低发病之后的致残。

01关口前移,预防为先

卒中有一部分不可干预的发病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但还是有很多发病因素是可以干预的,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饮食、吸烟、酒精摄入、心理因素等。

来自全世界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90.7%的卒中与以上10项可干预性因素相关;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4.3%。

我国医学工作者对上述10个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引发卒中比例最高的三大因素分别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占比分别为35.62%、34.71%、31.37%。另外,缺乏运动是第四大危险因素,占比高达27.83%。

超重、肥胖、不运动……这些都是年轻群体中常见的现象,因此卒中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也就不奇怪了。合理饮食、加强运动、禁烟控酒作为有效的卒中零级或一级预防策略已不容忽视。

02神经保护,突破困局

正常每克脑组织每分钟血流量为70毫升,一旦发生卒中,血管被阻塞至血流量低于20毫升,就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低于8毫升就会出现梗死。

8-20毫升之间称为“半暗带”。缺血之后已经梗死的组织是无法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有梗死风险,但仍可挽救的脑组织,即挽救缺血性半暗带。这需要和疾病赛跑,大脑不能一刻缺血,科学研究显示:每延迟1分钟救治,将丢失万神经元及亿神经突触丢失或功能损坏。

通过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方式进行再灌注治疗,已有非常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时治疗能够使80%以上的患者得到治愈。但由于认知不足和医疗、交通条件限制等原因,中国有七成以上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

由首都医院王拥军教授主持的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III期临床研究——TASTE研究结果显示,在涉及名发病48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研究中,与单方依达拉奉注射液相比,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显著提高了患者90天功能独立(mRS≤1)的比例。该研究已在脑血管病领域国际顶级期刊《STROKE》杂志上以开篇论著发表。

依达拉奉右莰醇的最新科研成果,对神经保护研发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在这之前,神经保护治疗很长时间都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神经保护剂真正在循证医学上对转化障碍实现了突破,这才是依达拉奉右莰醇研究的最大意义。王拥军表示:“这一研究为中国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增加了一个有效的药物。”

依达拉奉右莰醇为中国脑血管病致残率的降低带来了很大的希望,王拥军表示:“如果中国每个卒中患者都能用上的话,每年能减少13万人因卒中而残疾,每年可以节约23亿元的治疗费用。”

03纳入医保,借国谈“双通道”利好,惠及更多患者

年12月28日,依达拉奉右莰醇上市不到五个月即通过医保谈判,今年3月1日,医院落地以来,截至5月23日,该药已惠及患者近人。

年4月2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医保发[]28号文件《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希望通过“双通道”政策的快速落地,这款唯一通过国谈进入医保的卒中治疗创新药可及性大幅提高,让更多卒中患者获益,降低患者残疾率,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脑卒中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为广大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END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