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被窝以外都是远方
现在,被窝以内也是冰箱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研究发现
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
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当气温降到12摄氏度以下
就该绷紧“预防心脏病发作”这根弦了
为什么一到了冬季心脑血管意外就会高发呢?诱因一:气温低
寒冷,常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从而增加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7%。诱因二:血压波动大
冬季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较大差异等,都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诱因三:血胆固醇升高
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关系密切。天冷了,大家饮食上容易选择一些高热量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胆固醇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也会增加心脏病或卒中的发作风险。诱因四:维生素D下降
不少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D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冬季时,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会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诱因五:体力活动减少
对于很多人来说,天冷就等于死宅。大家会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活动,再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诱因六: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上升,咳嗽、咳痰、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疼痛,乏力、发热、全身酸痛等。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知道了冬季心脑血管发生的诱因,那么该怎么预防呢?
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再起床运动
因为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力比较差,突然起来活动呢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大家清晨醒来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儿,等“醒透”了以后再起床。可以避免心绞痛、中风的发作。
起床注意三缓慢
起夜要慢:很多老人都有起夜习惯,注意勿起床太猛,以防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或夜间视线模糊而摔倒。切记起床要缓慢,先开灯,坐上片刻再下地。排尿时如感觉到头晕、眼花、心慌等,应立即抓住身边物体防止摔倒,然后缓缓蹲下并呼叫求助。
起床要慢:睡眠醒来时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避免猛起诱发心绞痛、中风等。
排便要慢:用力排便会增加腹部压力,而增高的腹压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所以排便勿用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通便药物。
及时添加衣物
温度骤降会引起人体的强烈反应:会出现脸色、嘴唇发白发紫,也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所以大家还是要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哦。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冠状动脉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另外老年人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及时监控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控,要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了解自己血压在一天里的变化。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舒服时要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
情绪平稳忌冲动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避免精神紧张、冲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失眠、焦虑等,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定期体检不可少
定期体检有利早期发现疾病。冬季易患流感、鼻炎、气管炎等,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经常测量血压,有条件者还应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谨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减药或者停药。适度运动
适度的意思是,要动起来,但也不要动到心肺承受不了的地步。别总窝在沙发里各种瘫,做点家务活儿,也算是轻量级的活动。阳光好时,可以在户外多走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运动五不宜
适当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健康有帮助,冬季运动要注意“五不宜”。
不宜早:冬季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可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
不宜空:运动时不宜空腹锻炼,可在锻炼前喝点热饮。
不宜露:不要脱衣服露出身体,以免着凉、注意保暖。
不宜“急”:不要急于运动,锻炼前要先做热身活动。
不宜猛:锻炼动作不要过猛,如猛蹲、猛回头等,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宜选择比较平稳的运动,如慢跑、打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要适当,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而且贵在坚持,每周坚持活动3~5天。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
视频来源:北京朝阳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所以控制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很重要的条件。
心脑血管病防治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心脑血管病人的正确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应季水果。增加纤维膳食,也就是多吃粗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同时,应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动物的脑、内脏、蛋*等。有的人以为海鲜类较为安全,其实有些海鲜的胆固醇含量也是较高的,如螃蟹、无鳞鱼等,这些海鲜要少食。一般来说保护心脑的食物有:薏米、海带、芹菜、木耳、燕麦、豆类、菠菜、核桃、杏仁等,这些食品里含有大量的VE和VB6,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一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科学饮食
“吃走”八种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
1.多吃茄子,可改善微循环。
2.多吃高钾食物。钾可促进身体中多余的钠排出。苹果、香蕉、橙子、橘子、柿子等色彩鲜明的水果和西兰花、菠菜、芹菜、苋菜等深色绿色蔬菜都富含钾元素。
3.多喝菊花茶。菊花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
高血脂症
1.常吃木耳、香菇,可改善脂类代谢,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2.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荞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
冠心病
1.常吃芹菜。芹菜具有清热解*、利尿消肿、平肝舒压、预防便秘、防癌抗癌等功效;芹菜的叶茎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多吃猕猴桃、柑橘、柠檬和紫皮茄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
心肌缺血
1.多吃洋葱。心肌缺血患者每日食用克洋葱,降血脂作用较好。
2.多吃荞麦,可调节心肌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1.多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还可润肠通便,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2.多吃叶类蔬菜、橙子、*豆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能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吃克绿叶蔬菜,喝一杯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脑卒中
1.多吃含镁丰富的食物。镁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除蔬菜外,小米、豆类、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也富含镁。
2.多吃海带、紫菜、虾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心肌梗死
1.生食大蒜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最简易的办法。
2.饭后吃点醋,可软化血管。
脑梗死
1.每天一个苹果,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多吃香菇,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
3.喝点芹菜汁,降压降脂。
编辑:乌海货运中心工会
乌海货运中心融媒体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