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通桥middot蛟龙出海大脑中动
TUhjnbcbe - 2021/4/29 20:09:00

前 言

支架型取栓装置的发展革新了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手段,支架的物理特性会影响到临床结局。目前临床多采用4*20mm和6*30mm的取栓支架,随着新一代取栓支架的陆续上市,更长的取栓支架给了临床医生更多选择。相对于短支架,长支架在某些病例中更有优势,表现为支架-血栓相互作用的面积更大,且错失目标的概率更低。通桥蛟龙取栓支架在临床研究中也入组了4*30mm的长支架病例,分享病例供大家讨论与思考。

临床研究病例展播

病例资料

简介:男,72岁,年6月22日入院。

主诉:左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5小时。

体查:神清,构音不清,左眼外展受限,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巴氏征(+)。

评分:ASPECTS10分NIHSS11分。

病史:发病前mRS:0;否认慢性病史。

策略:机械取栓。

血型:O型;Rh(+);凝血四项:PT9.9秒;PTR0.83秒;INR0.82。

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T波改变;HR66次/分。

入院诊断:1.急性脑梗塞,2.心房颤动,3.高血压病待排。-06-22我院颅脑CT平扫:右侧放射冠腔隙性脑梗塞。麻醉方式:局麻。手术方式:脑血管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术。发病5.5小时开始手术。单弯管造影见右侧大脑中动脉M1中远段闭塞,闭塞近端血管直径1.99mm。Headway21微导管热塑形,在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头端置入大脑中动脉M2段。

事件:M1中远段闭塞

策略:支架取栓

支架:蛟龙4*30

技术:SWIM

取栓支架沿微导管置入大脑中动脉M1-M2段,释放支架。取栓1次,复查造影见血管通畅,前向血流佳,mTICI3级。取出的心源性栓子术后24小时CT术后1周MRA

出院情况

体查:神清,可简单对答,构音尚清,左上肌力1+级,左下肌力4级。

评分:NIHSS7分,90天mRS:2分

总结与反思

病因:心源性栓塞。

原因:血栓质韧。

方式:支架取栓。

微导管要超选足够远,至M2段。

支架规格齐全,本病例4*30支架,支架足够长,增加血栓夹持力,提高开通率。

讨 论

该病例是心源性栓塞,血栓质韧,本例选用蛟龙4*30mm更长的取栓支架,更长长度提供更大表面积接触血栓,以独特的侧边螺旋开放结构,帮助快速高效一次三级再通。一篇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6月到年3月使用直径4mm取栓支架及球囊指引导管作为首选治疗策略治疗ICA、MCA急性闭塞的病例。该研究中,4×30mm和4×40mm被定义为长支架,4×20mm被定义为短支架。主要的临床结局是一次性取栓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3)。研究共纳入例患者,其中例(53%)患者使用长支架,例(47%)使用短支架。相对于短支架,长支架组一次性取栓血管开通率(62%vs50%;P=0.01)和最终血管开通率(mTICI2b/3,98%vs94%;P=0.01)更高。长支架一次性取栓成功开通率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长血栓会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与取栓支架接触包裹血栓,也会在取栓过程中使张力均匀分布,在血管路径扭曲或者躁动的病人中,长支架通过增加可接受的误差范围来实现精确释放。更长的支架会增加取栓装置向血栓远端延伸的移动力,同时,在支架首个与血栓接触的网孔抓捕血栓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血栓取出的机会。[1]因此,通桥医疗即将上市的蛟龙4*30mm取栓支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值得期待。

专家点评

乔宏宇

博士,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广州取栓医生俱乐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第一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九届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缺血性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评语:

本例心源性栓子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栓塞,除一条较粗大颞前动脉发自M1中段外,M1中段至分叉及分叉后所有分支前向血流消失,大脑中流域大范围缺血。取栓前DSA表现提示血栓负荷较大,闭塞段较长。使用支架+中间导管联合取栓是目前最普遍的选择。同时术中测量发现闭塞近端M1管腔直径偏小,约2mm。此时取栓支架的选择需要兼顾直径与长度,既要保证取栓效率,又要兼顾血管保护减少取栓支架的血管内皮损伤。通桥蛟龙4-30mm支架很好的满足了上述要求,支架部署后,长度上完全覆盖血栓栓塞节段且在远端留有长度储备,取栓过程中支架回拉时栓子向支架前方移位会导致栓子脱离支架控制,造成逃逸。而4mm的支架直径,在2mm血管内捕获血栓能力并无影响,但血管的损伤理论上会比更大直径的取栓支架要小。鉴于国人体型和血管直径与欧美人群存在差异,4-30mm规格的取栓支架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本例一次取栓再通,血流恢复良好,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韩志安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脑科中心主任兼脑血管介入科主任。

年毕业于第四*医大学。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年师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专家李铁林教授,全职攻读博士,年获博士学位。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医院医务科科长、急救中心主任。年—至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兼脑血管介入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会员,广东省介入医师协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药物治疗与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人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本人擅长对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用微创的方法治疗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医院开展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动静脉瘘等疾病的介入治疗工作,治愈病人余例。

年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取栓治疗,已经完成急诊介入取栓余例,年完成急诊介入取栓87例,效果良好。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2本,获卫生部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重点课题基金两项。

参考文献

1.HaussenDC,etal.Journalofneurointerventionalsurgery.DOI:10./neurintsurg--.

往期精彩回顾

右侧大脑中动脉M2取栓一例

远端血管取栓实战技巧

右侧颈内动脉末端T型闭塞取栓一例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桥middot蛟龙出海大脑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