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天天锻炼身体,为啥还老生病竟是这个原因
TUhjnbcbe - 2021/5/7 13:50:00

如果有一个万能处方,能同时控制血压、血糖,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预防癌症,甚至可以防治40余种慢性病,那就是“运动”。

医生眼中的4类“长寿运动”,每天锻炼半小时就管用

近日,美国《医学日报》网站又总结了4项广受欢迎又有助延寿的运动:快走、跑步、游泳和打羽毛球。

快走:强心肺、增加下肢力量

快走被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称为“人类最好的医药”。法国医院一项新研究发现,老年人每天坚持快走15分钟就能使早亡风险降低22%。快走是比较温和的一种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调控血糖、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快走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性比常人低40%。快走还能锻炼下肢力量,强筋健骨、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呼吸循环,预防肺部疾患;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防止便秘;增进神经系统的快速反应和协调功能。

对中老年人而言,快走是最合适的锻炼方式之一,也是慢性病运动治疗和康复的很好选择。具体方法:

快走时,抬头挺胸,甩开手臂;

步幅以身高的45%~50%为佳,比如身高厘米的人,步幅为76.5~85厘米;

为预防运动损伤,快走前先慢走5~10分钟,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拉伸。

快走的速度和运动量因人而异,多数人推荐每天走步左右即可,大概30~40分钟;减肥人群,至少要走到1.2万步才有效;不建议动辄暴走两三万步,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

跑步:不论长短快慢,都能减少早亡

今年11月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荟萃研究,对14项相关研究涉及23万人3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不论跑程长短、速度快慢,都能降低早亡风险,跑步可使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7%、30%和23%。年《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上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坚持跑步的人要比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多活约3年时间,每跑步1小时,可转化为一个人生命的额外7小时。

对年轻或体力较好的人群而言,跑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但要量力而行。

一天跑3~5公里即可,不建议跟风以跑马拉松为目标。运动习惯没有达到3~6个月以上的人及有严重慢性病的人,不建议跑步。

场地最好选择体育场、公园里的塑胶跑道,不建议在马路边环公路跑步。

要根据自己的足型选合适的鞋,有缓冲、支撑、保护等功能的较好。

若是冬天在室外跑步,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运动后应及时擦汗。

游泳:协调全身肌肉,增强骨密度

英国爱丁堡大学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8万多人追踪调查10年后发现,经常游泳能将早亡风险降低28%;经常游泳的人死于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1%。游泳对心肺功能改善明显,有助保持体形。此外,游泳对肩背、腰腹和腿部的肌肉有较好锻炼,特别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又因水有浮力,对关节不好,尤其是有运动损伤或慢性疾病的人群,有很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初学者一般掌握蛙泳、仰泳、自由泳就可达到健身效果,自由泳运动强度大些,蝶泳对腰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很高,技术难度最大。

游泳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建议每周游泳2~3次,每次1小时左右为宜。

但要注意,患有心脏病、严重高血压、传染性疾病及耳部疾病的人群不宜游泳。

羽毛球:既护心又协调全身

打羽毛球时,身体需要用上、下肢和躯干协调发力,击球要求反应迅速,运动时跑跳腾跃较多,可锻炼全身,这是兼具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反应等多种运动素质的综合性运动。

打羽毛球要先热身,充分活动开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手指等关节。

接球前要全身放松,触球的一瞬间,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指、手腕用力将球击出,不要猛抡手臂。

运动后要对手臂、腰部、大腿等部位的肌肉进行拉伸。

羽毛球对身体负荷和动作技术要求较高,建议体力较弱的老年人,优先选择运动强度稍小的乒乓球等隔网类挥拍运动。天天锻炼身体,为啥还老生病?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经常参与各项锻炼后,按理说身体应该很健康,但还是有疾病找上门。有的人就发现一个现象:刚开始运动时,确实身体变健康,体质更好了,感冒等疾病也少了。可再往后,医院却没少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很可能是重运动轻食疗而导致的。有一部分中老年人每天花几小时运动,可饮食上却随随便便,偏食、多食、爱吃剩菜剩饭等等现象比较严重。其实,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是增进老年人身体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之一。诚然,运动很重要,但其实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营养要重要得多!

要运动,更要注重营养摄入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时候营养比运动更重要!老年人除适度运动外,重点应放在用食疗调补身体上。合理、丰富的饮食能增强体质、补足气血,使全身各个脏器随时都能有充足的供血,这样才能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根据自身体质,食疗上应注意以下几条:

一、吃些易咀嚼消化的食物

日常饮食尽量吃些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年龄增大,牙齿大多数已动摇或脱落,咀嚼困难,因此食物切细、煮烂、做软,以利消化吸收,不宜吃坚硬的食物。

二、营养均衡,不可偏食

有些老年人一日三餐只吃素,或者长期单一的只吃某种粗粮,其实也是不好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医生建议,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每周吃到25种食物。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平衡。一旦长期偏食就会造成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疾病。

三、摄入有节,细嚼慢咽

首先要控制碳水化物的摄入量,米、面要比一般成人少食些;其次脂肪对心、肝不利,所以也要少食。并且,老年人饮食要有规律,尽可能少食多餐。不饥饿,不过饱,要定时定量。注意细嚼慢咽,减少肠胃负担。

四、做法清淡

另外做法上必须少油少盐,还应在食物的加工上多采用清蒸、炖等方式,少用油煎、油炸等烹调方法。如饮食过咸,摄入盐量过多,易造成高血压等疾病,进而影响心肾功能。日常的锻炼是必须的,但营养上也要跟上~日常三大营养误区

“不吃脂、只吃油”

真相:适当摄入肥肉对身体有益,每天植物油超30克无益健康。专家指出,适当摄入动物脂肪,可提高膳食感观性状,使饭菜增加诱人芳香,从而增进人的食欲,保持健康。所以并不是要完全排除动物脂肪的摄入,无论是青年人、老年人,还是妇女、儿童,适当摄入一些动物脂肪或肥肉对身体都是有益的。与“脂”形成对照的是,做菜多放油已成为一种普遍习惯,大家共同的认知是:油多菜好吃,炸的东西比炒的香,炒的又比炖的香。但营养专家对于合理膳食的建议是:我们每天烹调油摄入不超过30克。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吃油达40克以上。一克油脂能提供9千卡能量,比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每克提供4千卡,油的热量高多了,所以要控制烹调用油量。

“早餐凑合,晚餐补齐”

真相:早餐不够伤大脑,晚餐过量伤血管。对于上班族来说,早晨时间非常紧张,往往是草草吃点东西,甚至不吃早餐,就去上班了。而到了晚上,家庭成员齐集一堂,饭菜常常十分丰盛,以补回早餐的不足。营养专家提醒:这种膳食习惯很不合理。从人的生理需要来看,如果不吃早餐,血糖就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下降,就会严重影响脑组织的正常机能活动,使人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思路变迟缓等。而丰盛的晚餐会使人食量增加,油脂摄入过多。由于夜里睡着后人体内血液流速减缓,大量血脂容易沉积于血管壁上,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老年人,这种情况更易发生。
  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应是:早餐和午餐应该高质量、高营养,能量适中;晚餐相对清淡一些,摄入适量。

“不吃鸡蛋,远离胆固醇”

真相:健康人一日一蛋最有益,不必计较胆固醇。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0%以上,是死因中的第一位。而我们也常常听人说:“鸡蛋含胆固醇高,别吃鸡蛋”。专家建议,健康人群,每日要吃一个鸡蛋,而且蛋白蛋*都要吃。孕产妇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一个鸡蛋含蛋白质8.6克左右,所以,在其他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过多的前提下,孕中、晚期及产妇乳母每天多吃一个鸡蛋是可以的。
  孩子蛋白质需要量低于成人,对于低龄幼儿来说,胃容量有限,且母乳和奶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吃太多鸡蛋会使其他辅食摄入减少,可能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无须吃太多鸡蛋。每天一个就好,可以满足幼儿补铁的需要。而对于吃其他动物性食物不多的儿童而言,一天两个鸡蛋也是可以的,可更多补充其他有益营养成分,但不建议吃更多。

(本文及配图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侵权立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天锻炼身体,为啥还老生病竟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