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虽然称之为“瘤”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体“肿瘤”,而是脑动脉血管壁在血流冲击的“滴水穿石”的作用下形成的瘤样突起。在血流的持续冲击下,局部薄弱的血管壁像气球一样逐渐被吹起来,直到“气球”内的压力超过了血管壁的承受力,“气球”就会突然被吹破,血管内的血液则冲出血管壁,向整个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的弥散,并沉积在脑表面的凹陷处,如脑沟、脑池内,我们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病因
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可通俗地概括为2方面因素:1、血管壁的缺陷:脑血管先天的发育缺陷或动脉硬化、炎症、感染及外伤等后天原因;2、血流冲击力量:动脉瘤多发于血管分叉处,这些部位受到更大的血流剪切冲击力,如前、后交通动脉瘤及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外观上看,颅内动脉瘤多呈囊性,色泽暗红,如同浆果一般,瘤壁较正常血管壁更为菲薄,当血压一过性增高时(如情绪激动、咳嗽、打喷嚏及用力排便等),极易导致动脉瘤破裂,大多数动脉瘤破裂都位于瘤顶部位。
临床表现
1、局部压迫症状当动脉瘤未破裂时,往往无异常表现,除非体积较大的动脉瘤对毗邻的神经组织产生压迫,如后交通大动脉瘤压迫动脉神经产生上睑下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2、脑膜刺激征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突然迅速进入蛛网膜下腔并弥散向脑表面及邻近的脑池内,患者可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为出血刺激脑膜所致,我们称之为“脑膜刺激征”,此时行CT检查可发现脑沟或脑池内的高密度影,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
3、脑血管痉挛血液弥散于蛛网膜下腔还可刺激脑血管,导致动脉痉挛,进而引起脑缺血的症状,甚至出现脑梗塞;
4、脑积水沉积于蛛网膜下腔的血块可影响脑脊液循环系统,形成梗阻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
诊断
1、CTA/MRA可作为动脉瘤初步筛查的手段,大致判断动脉瘤的部位和形态。
2、脑血管造影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动脉瘤的位置与载瘤动脉的相对关系,瘤颈/瘤体直径比例,通过三维旋转造影可选择最佳的工作角度对动脉瘤进行评估,并指导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
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镇静镇痛,通便,抗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处理水坑时可采取填埋或者加盖以阻止水流继续进入,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原则也是如此:阻止血流继续进入瘤腔内,可采取介入填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方式。
(1)开颅手术夹闭
开颅手术夹闭是脑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手段。依据动脉瘤的部位及形态,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充分显露并游离动脉瘤颈,用动脉瘤夹进行瘤颈夹闭,完全阻断隔离瘤腔和血管之间的血流。与介入栓塞相比,开颅夹闭的优势在于阻断确切,动脉瘤内血流再通导致复发的概率较低;介入治疗的往往费用较高。开颅夹闭术的缺点在于:手术创伤较大,动脉瘤周围穿支血管损伤概率高;有时需切除部分脑组织以充分显露动脉瘤,如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往往需要切除额叶直回,可导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眼动脉及床突旁动脉瘤需要进行前床突磨除,内侧指向的动脉瘤可经对侧入路,打开视交叉前池进行夹闭;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难度和风险较高,如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夹闭应严格保护穿支血管,必要时需断开颧弓及眼眶,也可行颞下入路。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解剖示意
(2)介入栓塞治疗
动脉瘤所在部位解剖复杂,开颅手术风险较高(如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及多发性动脉瘤等。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学的进步,介入治疗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a.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采用柔软的金属弹簧圈逐步将动脉瘤腔内空间填充完毕,致密填塞可最大限度地阻滞瘤腔内的血流,从而减小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减小再次出血的概率。单纯的弹簧圈填塞适用窄颈且形态相对简单的动脉瘤,对于相对宽颈的动脉瘤也可采用双微导管栓塞技术,将两根微导管置入瘤腔内,交替填入弹簧圈,弹簧圈相互缠绕,保持稳定,降低弹簧圈坠入载瘤动脉的几率。
b.球囊/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内的弹簧圈无法保持稳定,有栓塞载瘤动脉的风险,因此常需要球囊/支架辅助栓塞,在瘤颈的位置植入球囊或支架,起到临时或永久的瘤颈口封堵效果,防止弹簧圈坠入载瘤血管,并且能提高瘤腔内的弹簧圈栓塞密度。对于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如基底动脉尖、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在充分填塞动脉瘤同时需注意保护瘤颈两侧的分支血管(如双侧P1或者2支M2),可采用Y形支架或并行支架(Kissing-Stent)。支架和球囊相比,优点在于瘤颈口为永久封堵,弹簧圈术后坠入血管几率极小,但其缺点为术前及术后需服用一段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波利维+阿司匹林),并存在术中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c.新型栓塞材料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可选择的辅助栓塞材料种类日益丰富,常用的支架包括开环支架Neuroform,闭环支架Solitaire和Enterprise,编织支架Lvis及Pipeline等。这些支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如Neuroform为开环支架,在血管迂曲处具有较好的释放及贴壁效应;Lvis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适用于微小动脉瘤的辅助栓塞;Solitaire是完全释放后仍可回收的电解脱支架;Pipeline为编织密网支架,是金属覆盖率最高的支架,具有血流导向作用,适用于未破裂动脉瘤;最新的WEB装置可用于血管分叉处(如基底动脉尖)动脉瘤。依据复杂形态动脉瘤的形态、部位、大小等不同特点,选用合适的支架进行辅助栓塞,使得越来越多的动脉瘤可通过介入这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得以救治。
球囊辅助动脉瘤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示意和Y形支架辅助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Pipeline血流导向支架
WEB装置治疗后交通动脉瘤。
综上所述,动脉瘤是一种高风险疾病,出血概率较高,出血后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出血后依据疾病分级(Hunt-Hess分级),尽早明确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为原则,尽可能挽救脑组织功能,挽救病患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